关于举办路易·艾黎纪念馆讲解员大赛的通知


2017/11/21 09:34  点击:[]

  兰城团联[2017]34                  

 

关于举办路易.艾黎纪念馆讲解员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学生分会:

2017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了让我校学生了解路易·艾黎国际主义情怀,继承路易·艾黎无私奉献精神,践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会决定联合举办路易·艾黎纪念馆讲解员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弘扬艾黎精神  践行学校校训  

二、比赛内容及形式

1、比赛内容:选取路易·艾黎纪念馆内“序厅”、“光辉人生”、“卓越贡献”、“伟大精神”中四个部分中任意部分的一个场景或一个片段,自行撰写解说词。

2、报名者填写报名表,并将撰写好的解说词一并发送至邮箱:382748226@qq.com,即为报名成功。

3、参赛选手讲解,时间5分钟,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由评委委员对选手分别打分,按总分计算排列成绩。

三、比赛安排

1、报名起止时间:1122—1124

2、比赛地点:121日下午2:30在培黎校区路易·艾黎纪念馆进行。

四、评分标准和办法

1、自我介绍:要求选手简单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拉近与参观人员的心理距离,为讲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现场讲解:要求讲解的要素齐备、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有情感和感染力的讲述路易·艾黎的故事和事迹。  

3、评委提问:要求选手熟悉路易·艾黎事迹,并能结合自身学习、生活阐述对路易·艾黎精神的理解。

评委从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讲解内容、仪态等方面评分。选手成绩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独立评分,现场公布选手得分。  

五、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奖品及证书以资鼓励。  

联系人:马亮

联系电话:13919861395

 

附件:

1、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纪念馆讲解志愿者大赛报名表

2、路易·艾黎纪念馆参考解说词

 

         

 

中共兰州城市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共青团兰州城市学院委员会

 

 

 

                                                                                    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委员会

                                                                                      20171121

 

 

 

 

 

附件1

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纪念馆

讲解志愿者大赛报名表

  

 

照片

政治面貌

 

联系电话

 

解说题目

对路易艾黎精神的理解

300字以内)

学院推荐意见

 

 

      (盖章)      

党委宣传部意见

 

 

(盖章)      

 

附件2

路易·艾黎纪念馆参考解说词 

一、培黎之光——序厅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欢迎大家走进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纪念馆。

90年前,一位英姿勃勃的新西兰青年,踏上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此,他的心紧紧和中国人民贴在一起。悠悠丝绸古道,巍巍祁连雪峰,永远铭刻着他伟大的名字。为中国而生,为中国而逝,他用整整60年的岁月,抒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的不朽赞歌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序厅”。在璀璨的星光下,这座名为《培黎之光》的雕塑熠熠生辉,把我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培黎时代”。“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既是一种卓越的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探索实践精神,穿越历史,光耀未来,成为今天兰州城市学院的校训。这台牛头刨床,是艾黎40年代从国外引进,它见证着培黎学校“为了新中国的黎明”而艰苦创业的历史。雕塑的两侧分别是邓小平、习近平对艾黎的高度评价和王震为艾黎的亲密战友乔治·何克的题词。

接下来,请随我踏着路易·艾黎的人生足迹,去了解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我们将用“光辉人生”、“卓越贡献”、“伟大精神”三个板块来向大家再现一段传奇的人生,一个真实的艾黎,一个伟大的灵魂。

 

二、理想之光——光辉人生

(一)艾黎的伟大人生

1、新西兰岁月

1897122日,路易·艾黎出生于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平原的一座美丽的小镇——斯普林菲尔德。

艾黎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兄弟姐妹7人,父亲是教育家,笃信社会进步;母亲是勤劳善良能干的妇女,推崇女权主义。对于自己的童年,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诲和幼年的经历。我有这样的双亲,对我来说自然是十分幸运的。”

1916年,不满19岁的他参军入伍,赴欧洲战场参加一战,并身负重伤,获得了原威尔士亲王勋章。

一战结束后,艾黎回到国内。1920年,他和同学来到偏远荒凉的新西兰北岛的莫瓦蒂亚,开始了长达6年的牧场拓荒生活。他说:“莫瓦蒂亚的生活给了我笑对一切艰难险阻的能力。它驱散了许多战争中梦想,使我脚踏实地,并重新使我懂得艰苦朴素的价值。”

在牧场生活期间,他经常阅读报纸上关于中国的消息。这个神秘遥远的、“被革命震撼的国家”深深吸引着他。在母亲的支持下,192742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艾黎乘船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土地。

2、上海十年

到达上海后,艾黎在租界就职消防督查。 19293月,艾黎在无锡亲眼目睹反动统治者的残忍行径,受到强烈震撼;他开始阅读进步书籍,日益关心中国国内斗争。1934年,他加入了由史沫特莱等中外进步人士组成的第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在宋庆龄的鼓励和支持下,与中共地下组织建立联系,在居所架设秘密电台,掩护进步人士。19363月,他与格兰尼奇夫妇创办进步刊物《中国呼声》并积极撰稿。19369月,受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刘鼎委托,他冒险由西安至太原为根据地兑换钞票,为党在西安顺利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的“场景再现”,表现的就是他在上海支持革命的场景。 

1928—1930年,遍及中国大部地方的大灾荒。艾黎到处奔波,竭尽心力,救助难民,收养孤儿,用自己博大的仁爱之心,谱写了人道主义的感人诗篇。1929年和1932年,艾黎分别在当时的绥远省和武汉的孤儿院,收养了两名孤儿,即段士谋和黎雪。在他们身上,艾黎倾注了无私的父爱,教育培养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3、发起工合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艾黎、斯诺等国际友人发起中国工合运动,并得到国共两党及国际、国内广泛支持。中国工合运动以独特的形式筑起一道“经济抗战”的钢铁长城,成为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艾黎直接发起并推动、领导了这一永载史册的运动,被誉为“工合之父”。

4、创办培校:

为了培养工合运动需要的技术人员,从1940年起,艾黎先后在各地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学校命名“培黎”,一是为了纪念他的老朋友、美国传教士约瑟夫·贝利;二是有“为黎明而培训”之意 

5、深厚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艾黎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不遗余力的宣传、介绍新中国,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李先念、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他努力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人民的友好交往,成为中新友谊的“伟大的架桥者”。

部分照片重点说明。

6、生命永恒:

晚年的艾黎,有四件大事始终牵挂于心:1983年,“工合”恢复;1980年,他将自己毕生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捐献给山丹,建成了艾黎文物纪念馆;19849月,他促建而成山丹图书馆,并捐赠了2400多册图书;19874月,他呼吁重建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正式开学。解放后,艾老曾多次重回山丹,每次来山丹,他心中总是充满着喜悦与激动。几桩心愿,一世情缘,他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自己心中的第二故乡。

 19871227日,艾黎走完了他90年的光辉人生。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依然表现着伟大战士的高风亮节,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务请不要大张其事,这不过是又一名战士在行进中过去了……”按照他的遗愿,19884月,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四坝滩广袤的原野上,部分骨灰安葬在山丹城南弱水河边,与亲密战友乔治·何克在一起。

皑皑祁连雪,猎猎焉支风,激荡着他们生命的交响曲,成为永恒的红色丰碑。

(二)何克的不朽生命

艾黎在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是和一个英国青年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但这个名字却很长时间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这个名字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源于一部好莱坞大片《黄石的孩子》的热映;20151020日,习近平主席访英时,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就是乔治·何克。

 下面,我们就一同领略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人生风采:

1、青少年时代

1915126日,何克出生于英国英格兰南部赫特福德郡哈彭登市一户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罗伯特·何克,母亲为凯塞琳。1933年,他进入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学习,并成为学校橄榄球队队长。1937年,他从牛津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革命洗礼

19382月,何克到达上海,被日寇炮火摧残下的悲惨景象所震撼,遂决定留在中国。他以美国合众社通讯员、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等身份,撰写了大量战地报道和稿件,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何克结识了美国著名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并通过史沫特莱认识了路易·艾黎,开始参加工合运动。

 19386月底和1939年初,他先后到延安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采访,受到了朱德、聂荣臻的接见。他把在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见闻及感受,写成了著作《我看见了一个新中国》。

3、投身工合:

艾黎和何克的故居位于陕西凤县双石铺柏家坪村的山脚下,它是中国工合运动的见证。1939年秋季,何克根据朱德的建议来到宝鸡,担任宝鸡工合外事秘书;10月,何克来到双石铺,从此,何克成为艾黎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一起走过了6年的风雨岁月。在为工合奔波的日子里,他收养了聂氏四兄弟。

 4、献身培黎:

担任校长:1941年春,何克被委派负责重建双石铺培黎学校,担任校长。学校的教务及学生的生活,全靠他一人操心;他带头参加建校劳动,在凤县丰禾山下,穿着草鞋和学生们一起抬石头、扛木料、建厂房,挥汗如雨,从不叫累;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双石铺培黎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1943年,随着战局的发展和国民党的逼迫,学校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保存培黎的“火种”,艾黎和何克决定将学校迁离双石铺。1944年冬季,经过艰苦紧张的准备,何克带领几十吨的教学及机器设备和首批30多名学生,开始了“一次小长征”,向山丹出发。初到山丹,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何克便把家里寄来的钱全部捐献出来。虽然生活艰难,工作辛苦,但他总是以乐观的情绪感染、鼓励着师生。

正当朝气蓬勃的何克与山丹培黎学校一起成长时,他年轻多彩的生命却戛然而止。1945年夏,何克不慎受伤,由于当时的山丹缺医少药,病情慢慢恶化。弥留之际,他请艾黎给他读《共产党宣言》。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颤抖的手吃力地写道:“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1945722日,他绚丽的生命之火永远熄灭了。

何克去世后,艾黎和培黎师生们举行了隆重的悼念安葬仪式。何克的遗体上覆盖着全校师生签名的校旗,安葬在山丹城南的弱水河边;学生们流着眼泪齐唱校歌,送别他们亲爱的校长。失去最亲密战友的艾黎悲伤不已,站在何克墓前久久不愿离去;为了纪念何克,他把每年的722日定为学校的休假日。

各位嘉宾,瞻仰完两位战士的光辉人生,请随我到二楼展厅,那里的“生民之光----卓越贡献”,以“艾黎与工合运动”、“艾黎与教育事业”、“艾黎与和平事业”三个板块来展示。

三、生民之光----卓越贡献

(一) 艾黎与工合运动        

1、工合之初

抗战初期,随着大片国土沦丧,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破坏。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斯诺夫妇、艾黎等国际友人提出建立工合的设想,并由艾黎亲自起草了著名的《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小册子。艾黎还设计了工合标识,把工合二字放到红色三角形图案内,寓意“努力干,一起干”。

 19388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横滨正金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孔祥熙任理事长,宋美龄任名誉理事长;理事会成员有董必武、邓颖超、沈均儒、黄炎培、张治中、蒋经国等国共两党及民主人士;艾黎被任命为行政院主管工合事务的技术顾问并代理总干事。

 1938823日,受艾黎的委派,工合组织部长卢广绵来到陕西宝鸡,成立了“中国工业协会西北区办事处”,组建了工合史上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天星大华手工铁器合作社。 

2、工合发展

  工合成立后,先后在全国建立了7个大区办事处和186个工合事务所或指导站。短短几年,三角形黄底红字的工合标识遍布18个省份,所组织的工业合作社最多时达到3000多个,社员3万多人,援助了30多万失业者和难民,为抗战前线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生产、筹集和输送了大量军需物资。

 为了赢得世界各国人民对工合运动的声援和支持,19391月,宋庆龄在香港倡议成立了中国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何明华任主席,陈瀚笙为秘书,委员有艾黎、斯诺、宋子文及港澳地区爱国人士20多人。工合国际委员会一经成立,迅即着手在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建立工合组织,推动工合的国际合作和援助。截至1945年底,工合国际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筹集到国际捐款和捐赠物资价值上千万美元,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3、工合转型

1945年,在抗战胜利结束时,以战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工合运动走向衰落;19496月上海解放后,原中国工业协会机构不复存在,为继续推进工合事业,经上海市军管会批准成立了“工合临时工作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临时工作委员会奉命迁往北京。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成立,1951年本着合作事业统一归属领导的精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作全部划归合作联社总社管理。19526月工合国际委员会宣告结束工作;由工合创办的山丹培黎工艺学校被西北石油管理局接管;从抗战中崛起的工合运动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暂告一段落。 

    4、工合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历史转折的背景下,工合振兴民族工业,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光荣传统被重新继承和发扬。经过艾黎和工合老同志的共同努力,1983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回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1987年夏,中断了30多年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也在北京宣布重新成立,艾黎任主席。

1992130日,“纪念路易·艾黎合作事业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为大会发来贺词。

进入21世纪以来,工合秉承“实干兴邦、合作共赢”的精神,大力推动工业合作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合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征程上,更加坚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重点照片介绍

请随我来,一起了解“路易·艾黎与教育事业”。

(二)路易·艾黎与教育事业

1、培黎创建

1938年,在工合刚刚兴办的时候,艾黎就意识到人员和技术培训方面的重要性。在培黎工艺学校创办前,“工合”在双石铺就先后举办过社员训练班、妇女纺织训练班和“工合”夜校、“工合”小学及附属幼稚园等。1940年,在美国著名实业家约瑟夫·贝利的启发下,艾黎开始在全国各地试办培黎学校,主要招收合作社徒工和逃难的工农子弟。第一所培黎学校是在江西赣州创建的;到1942年,全国培黎学校达到9所左右;这些学校除双石铺之外,都因各种原因先后停办。

而双石铺培黎学校,也是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从1940年到194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光校长就换了8位。1941年春,当何克受工合委派由宝鸡到双石铺担任时第9任校长时,呈现在何克面前的是荒山坡下一所校舍残破不堪、只有两台设备和十几名学生的学校。在艾黎和何克的努力下,到1942年春末夏初,在校学生达到60多人,学校面貌也焕然一新。

2、培黎西迁 

1943年,学校在双石铺难以立足。为了西迁图存,1944年冬至19452月,艾黎和何克克服艰难险阻和重重困难,辗转上千里,历时近百天,将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的人员、设备全部搬迁至山丹。

3、培黎成长

在艾黎、何克的艰苦努力下,学校在短短数月就安装了蒸汽锅炉、蒸汽机、发电机、车床、钻床,配备了锻工、钳工,建起了纺纱和织布车间;并以“各业齐全、基本自给”为目标,在山丹办起了第一座西医医院、第一个半机械化煤矿、第一个机械化农场。仅两三年间,学校因地制宜,设置了20多个专业,兴办起近20座小型工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体系。

山丹培黎学校以自己不同凡响的发展和办学模式,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有来自国外8个国家的近30名专家、工程师和技师;至1949年解放前夕,在校学生和工人达千人;有横跨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的28个农场、工厂、医院和运输队,其技术力量和设备先进程度在西北属于一流 

这是当时的办学场景和外籍教师一览表。

19498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山丹解放指日可待。为了防止学校遭到国民党破坏,艾黎冒着危险,组织师生展开了护校斗争。1949919日,山丹解放,培黎学校回到人民的怀抱。为了支援解放军西进解放酒泉和玉门,艾黎调配14卡车运送部队,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使玉门油田这一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矿免遭敌人破坏,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4、培黎东迁

迁校兰州:1951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由西北石油管理局接管;学校改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山丹培黎工业学校”,任命艾黎为校长 1953131日,该局决定将学校迁往兰州安宁区。

技工培训: 培黎学校是解放初全国仅有的两所技校之一,也是三年困难时期甘肃省唯一保留的一所技工学校。学校迁到兰州后,改名为“兰州石油技术工人学校”。学校坚持“手脑并用”的教学传统,借鉴苏联技工教育模式,大力开展技工培训,为新中国初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实习课为主的“六环节教学法”。

1956年,实习教学走出校门,开始承接国家生产任务,自制生产设备,参与工地建设。学校贯彻勤工俭学方针,教育和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被甘肃省政府树为“勤工俭学的一面旗帜”。

其后,学校几度易名,隶属关系也数次变更。19851212日,石油部决定将兰州石油技工学校改办为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培黎石油学校,艾黎担任名誉校长。学校发扬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传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的办学方向,增加专业设置,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对外交流,使学校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及装备制造人才的摇篮。

5、薪火相传

培黎学校在兰州办学的五十年里,培养了数千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甘肃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培黎石油学校原有的中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学校的发展亦面临着自身难以破除的瓶颈。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和培黎石油学校党委为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层次,适时提出了两校合并、组建申办本科院校的共赢发展方略。经过多方努力,20031228日,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培黎石油学校合并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培黎教育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2006214日,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兰州城市学院。由艾黎创办的培黎教育事业开辟了更广的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人才培养规格由中专、专科发展到本科层次。

2007913日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兰州城市学院,奠定了兰州城市学院“三江并流”的办学格局。

新生的兰州城市学院,全面继承了培黎教育事业,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学校将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确定为校训,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现占地面积50.5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45亿元,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6人,其中教授99人、副教授297人、博士95人、硕士618人,双师型教师97人,有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本科学生近一万四千人。学校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各类本科专业46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学校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10余所海外高校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承弘扬:路易·艾黎先生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博大情怀、人格魅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解放、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学校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传承弘扬艾黎精神。2015122日,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在兰州城市学院成立。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应邀担任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出席大会并为“研究中心”揭牌。

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培黎事业迎来了气象更新的春天。

今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来华60周年、逝世30周年,学校组织举办了纪念大会、自传再版、诵读会、纪念跑等10项系列纪念活动,艾黎纪念馆的扩建落成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

艾黎的精神永存,培黎的事业不朽。学校转型发展的多彩画卷,正在被兰州城市学院人点染着、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正插上希望的翅膀在蓝天上高高飞翔!

(三)路易·艾黎与和平事业

1953年,艾黎定居北京后,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广交朋友,利用各种场合、机会介绍中国,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向世界各国打开了解新中国的窗口。他还不倦写作,勤奋著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宣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他是和平的勇士,中新友谊的架桥人,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友好交往的使者。

1、和平使者 

他说:“和平是一切建设性的生活的基础。不管有多少困难,走向和平的路永远无法切断。”1952年,艾黎参加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大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的委员。此后,他先后参加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亚非团结会议、 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不断发表演讲,传达“中国声音”,加深各主要国际组织对中国的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懈奋斗。

2、宣传中国

艾黎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他勤奋肯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积淀了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诗,成为他最熟练地用以抒发感情的写作形式。他生前仅诗集就出版18部,还有大量未及发表的手稿。

艾黎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他用自己充满诗情的笔讴歌勤劳善良中国人民,向世界宣传新中国崭新的面貌。他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典诗词,翻译出版了杜甫、李白和白居易的诗选集。

艾黎在中国和新西兰等地总共出版了70多部书籍。1972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授予艾黎文学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艾黎被中国笔会中心接纳为第一位外藉会员。

3、友谊桥梁

艾黎是一位伟大的“架桥者”,他不遗余力地推动新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在1952年倡导成立了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为推动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艾黎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被新西兰政府授予“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同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其“荣誉公民”称号。

四、信仰之光----永远的艾黎

2009128日,一场特殊的颁奖盛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获奖者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十位国际友人。专程从新西兰赶来的菲利帕女士代表已故伯父,接受了这个荣誉。她手中的翡翠奖牌上,镌刻着一个熠熠闪光的名字路易·艾黎。 

他一名是理想崇高、信仰坚定的战士;他是一位真诚热心、不屈不挠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名富于远见卓识、勇于创新实践的教育家;他还一位是品德高尚、和蔼可亲的父亲。  

60年的岁月里,他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他热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国。临去世前,他把一生积蓄3000元人民币、近4000件珍贵的文物、6800多册图书,全部捐献了出来,最后连同自己的骨灰都埋在了他曾经生活、战斗了十年的山丹。

 

 

 

 

 

各位嘉宾:

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这是艾黎终生奋斗的目标。路易·艾黎用自己九十年的光辉人生,铸造起人类精神的丰碑,谱写了一曲国际友谊的华彩乐章。

悠悠丝绸之路,巍巍祁连雪峰,亿万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艾黎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将历久弥新,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助力我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贡献力量!

我们本次参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共青团兰州城市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171121日印发                                                                                               

                                                                                                            (共印20份)

 

 

上一条:关于印发《兰州城市学院团属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举办兰州城市学院第九届“同心杯”公寓文化节的通知

关闭